南方科技大學是由中國廣東省領導和管理、深圳市舉全市之力創建的一所公辦創新型大學,目標是迅速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成中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南科大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與現代大學制度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國際化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南方科技大學以學分制、導師制、書院制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的個性化、小班化、國際化為特色,通過為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人格健全、基礎扎實、能力突出、具有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南方科技大學對本科學生采用書院制管理模式,以書院、團委、社團等平臺為載體,為學生營造了精彩的大學生活。
南科大已初步建成國際交流的平臺,與國際知名大學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為學生開展境外交流學習。同時,學校積極與內地的多個機構開展全方位合作。
南方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采用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即高考成績占60%,我校自主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占30%(其中面談成績為5%),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10%,按考生“631”綜合成績排名從高到低錄取。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由我校在2012年率先實施。
南科大教育基金會由理事會、監事會、秘書處組成。理事會是基金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監事會負責檢查財務和會計資料,監督理事會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況;秘書處是基金會常設辦事機構,在理事會領導下負責基金會的日常工作。
研究中心
為打造國際一流的科研創新基地和科技交流平臺,建設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學校結合學科和專業設置,以領軍教授為核心,規劃建設若干個跨學科(門類)的交叉集成研究中心和跨學科的交叉科學研究中心。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中心針對國家重大需求的新交叉綜合學科來設置,通過配置一流的創新型人才與國際領先的研發設備,開展前沿跨學科研究,使之成為新興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和知識與技術創新的中心。研究中心將設置若干特色實驗室,為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創新和創業研究平臺。同時在研究和碰撞交流中不斷凝練出新的學科方向,不斷培育出新的學科生長點。研究中心充分體現學科的前沿性、交叉性,爭取足夠的科研經費和項目支撐,取得有影響的科技成果和培育出交叉學科的優秀人才,力爭成為相關研究領域的亞洲開拓者和領導者,成為高水平創新人才的聚集地,以此推動南方科技大學躋身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之列。
研究中心的技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干由國內外知名高校引進,團隊由來自各院系的相關領域的教師抽調交叉組成,并可肩負學生的教學工作。同時通過和國內相關企業的密切合作,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實現產學研良性互動,在南方科技大學建立起國際一流的公共教學和研發技術平臺。各中心的成功創建也將對華南珠三角地區(乃至港澳地區)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根據學校學科規劃,將分階段建設20余個學科交叉研究中心(表一)。目前已經啟動建設的有四個研究中心:材料性質調控及應用研究中心、微納尺度上的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皮米尺度上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心。另有若干研究中心正在論證中和籌建中。
一、材料性質調控及應用研究中心
該中心利用現代儀器和技術對材料樣品的微觀結構進行原子級別的觀測及分析研究,為物理學、化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的相關科學研究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撐。涉及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1)材料物性表征與研究;2)有機電子材料與器件;3)分子光功能材料;4)功能軟物質納米材料;5)納米力學與材料;6)基于能帶工程的多能級摻雜半導體材料;7)先進功能薄膜材料等。
該中心于2011年6月開始建設,2012年12月取得深圳市發改委設備購置資金支持,根據建設規劃,該中心由5個實驗室組成:材料結構與成分研究實驗室、電學與磁學測量實驗室、光學測量實驗室、熱力學分析實驗室、核磁共振實驗室。
該中心采購了50臺(套)先進設備,主要包括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原子力顯微鏡(AF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粉末X-射線衍射儀、高分辨率X-射線衍射儀、X-光譜儀、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多功能測量平臺、半導體測試儀、電化學工作站、激光顯微拉曼光譜儀、電子自旋共振波譜儀、太陽能模擬器、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分析儀、差示掃描量熱儀(DSC)、微量等溫滴定量熱儀(ITC)、熱重分析儀(TGA)、質譜系統、色譜系統、激光動態光散儀(DLS)、流變儀、圓二色譜儀、微波化學反應器、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NMR)、磁光超導磁體系統等大型儀器設備。
二、微納尺度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
該中心為物理學、化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的相關科學研究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撐。涉及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1)表面與微尺度物理與功能;2)綠色微納電子器件;3)分子器件;4)微電子學;5)無線信號處理與系統優化;6)新型光電子技術與顯示技術;7)微納尺度上的光子捕獲工程;8)生物傳感器;9)納米材料。該研究中心的定位是成為亞洲先進微納尺度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使南科大躋身成為亞洲一流的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型大學。
該中心于2011年6月開始建設,2012年12月取得深圳市發改委設備購置資金支持,根據建設規劃,該中心由4個實驗室組成:薄膜制備實驗室、光刻實驗室、摻雜沉積及生長實驗室、拋光測量及清洗處理實驗室。
該中心配備24臺(套)先進設備,主要包括分子束外延系統、磁控濺色鍍膜、電子束蒸鍍系統、多源集成蒸鍍系統、納米結構制作及原位成像電學測試綜合系統、聚焦離子束系統、光罩曝光機、干法刻蝕機、原子層沉積設備、氧化-高溫擴散-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硅片切割機、表面反應及分析系統等。
三、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該中心為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一級學科的相關科學研究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撐。涉及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1)分子生物學;2)細胞生物學;3)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4)系統生物學;5)蛋白組學;6)藥物分子設計與合成;7)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等。
該中心2012年9月開始建設,2014年4月取得深圳市發改委設備購置資金支持。根據建設規劃,該中心設置了4個平臺實驗室:DNA共享平臺、蛋白質共享平臺、動物實驗平臺、細胞研究平臺。
該中心計劃購買204臺(套)先進設備,主要包括分析質譜、X射線單晶衍射儀、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儀、蛋白層析儀、多用途高效冷凍離心機、大小鼠獨立飼養系統、小動物熒光成像系統、超高分辨率熒光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分析儀、熒光定量PCR、熒光顯微鏡(正置)、熒光倒置顯微鏡、基因芯片系統、高壓冷凍儀、實時細胞成像系統、小型臺式轉錄組測序系統、高分辨微型CT系統、熒光壽命成像系統、籠架清洗機、大型脈動真空蒸汽滅菌器、熒光閱讀儀、細胞培養冷凍離心機、二氧化碳細胞培養箱、生物安全柜等。
四、皮米尺度上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心
該中心為物理學、化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的相關科學研究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撐。該研究中心在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環境材料、結構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領域重點開展皮米尺度上的基礎研究,并涉及相關應用基礎研究。
該中心2014年10月開始建設,2015年11月取得深圳市發改委設備購置資金支持。
該中心計劃購置7臺(套)先進設備,主要包括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鏡、環境氣氛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定向超低能離子減薄儀、離子掃描顯微鏡、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顯微鏡、紅外原子力顯微鏡和磁力顯微鏡等設備儀器。
附表 研究中心建設規劃
序號 |
研究中心名稱 |
所屬領域 |
備注 |
1 |
微納尺度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 |
電子信息、物理 |
2012年批準 |
2 |
材料性質調控及應用研究中心 |
新材料 |
2012年批準 |
3 |
先進電子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
電子信息、互聯網 |
待建 |
4 |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
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智能工程 |
待建 |
5 |
先進制造研究中心 |
先進制造、機械工程 |
待建 |
6 |
海洋研究院 |
海洋科學與工程 |
待建 |
7 |
航空航天研究院 |
大飛機、發動機、飛行器設計 |
待建 |
8 |
環境與資源綜合利用研究中心 |
節能與環保、資源 |
待建 |
9 |
新能源研究中心 |
新能源 |
待建 |
10 |
未來城市研究中心 |
節能、新能源、信息、大城市 |
待建 |
11 |
工業設計與藝術創意中心 |
產品設計、文化創意 |
待建 |
12 |
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
生物與新醫藥 |
2013年批準 |
13 |
生物醫藥與工程研究中心 |
生物、材料、醫療器械 |
待建 |
14 |
神經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
腦科學與工程、心理 |
待建 |
15 |
健康與公共衛生研究院 |
公共衛生 |
待建 |
16 |
動物中心 |
生物 |
待建 |
17 |
大數據與大規模計算中心 |
醫療、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 |
待建 |
18 |
功能分子工程研究中心 |
新藥、分子工程 |
待建 |
19 |
皮米尺度上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心 |
基礎物理、新材料、電子信息 |
2015年批準 |
20 |
軟物質研究中心 |
新材料,物理學 |
待建 |
21 |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 |
金融 |
待建 |
22 |
高等教育研究院 |
高等教育改革與創新 |
待建 |
23 |
檢測中心 |
全校科技服務支撐 |
正在建設 |
24 |
營養與衰老研究中心 |
生命健康 |
待建 |
25 |
中子科學中心 |
物理、材料、電子、化學、生物 |
待建 |
26 |
先進光子學研究中心 |
光學、材料、電子 |
待建 |